请输入关键字
跃动的“虎蛾”---德•哈维兰“虎蛾”教练机复原制作
高一(11)宋可心 高一(5)高杰
本次冬令营,我们小组抽到的任务是:按照1:10比例,精确复制一架德·哈维兰“虎蛾”教练机,要求进行详细数据计算和精确复刻,而我们的一手材料仅有木板、木条、铁丝和切割工具,要在六天内完成的确是个艰巨的挑战。
要复制一架飞机,我们首先要了解这架飞机的来龙去脉:DH82 Tiger Moth,是英国一代航空大师德·哈维兰的传奇作品之一,1929年首飞,累计生产了8868架,二战结束之前几乎整个西方世界的飞行员所接触到的第一架飞机就算它。时至今日,全世界仍然有大批“虎蛾”在天空翱翔。该机为典型的老式双翼机,主体为木质结构,硬壳式机身,机长7.34米,翼展8.94米,装一台145马力汽油机,最大飞行速度175千米/小时。然而这些基本数据也就是目前汉语网站上所能得到的全部数据……因此一开始的我们是非常崩溃的。
然而这个时候老师教我们,可以去英文版wikipedia上去检索,然后使用搜索引擎检索英文,简单试了一下,效果竟然非常好!只不过对我们的英语阅读检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没想到复制一架飞机英语数学都能学到……
第一天晚上,我们都显得有些拘束,分工也不是那么明确。由于旅途劳顿,9点大家就都散了。我回去裁了一会儿部件,十一点就休息了。可是第二天,听说有的组已经在裁剪部件了,我们怎么能落后呢?于是我们加快了进度,将部件的具体实况又调整了一下,一个晚上就做了十几片翼肋,而有的组已经都裁剪打磨好了!没办法,这就是双翼机的无奈啊……
第三天裁完下翼翼肋,下翼定性。由于薄木板较多上翼翼肋我们用薄木板做,快了不少。晚上的时候下翼定型。机身由朱孝欢负责。机翼和机身的部件少不了弯曲的地方,这就需要“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的知识,木条与木板在水烧开的蒸汽中蒸软,一点一点小心地弯出来。当机身骨架做好的时候大家,激动难以抑制。这架飞机犹如一条龙,龙骨已成,风凌天下的日子还将远吗?我们赶上了安排的进度,心里有些轻松。
第四天机翼机身刷底漆,机翼蒙皮。我们挑选的涂装是二战时期英国皇家空军教练机部队标准涂装,参考原型机为目前保留在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的A17-711号DH82A型。确定了仿制对象后就开工了。给机身蒙皮的时候我算是豁出去了,一晚上坐在卫生间刷漆打磨,重复好几遍使得表面平整。我的蓝色裤子的上半截彻底变白。蒙皮用的是生绢,用502胶水粘到骨架上,我们的手上都附着了好几层胶水,这阻挡不了我们。此时已经传出有的组做完了,整个楼层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氛围,都在火力全开的冲刺。由于下翼刷漆后蒙皮褶皱,协商决定再蒙一层,效果不错。
到了第五天,机尾起落架的制作已经全部完成,朱孝欢同学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可自动旋转的螺旋桨。经过小心连接,哈德维兰“虎蛾”终于完成它的升华。我们的数学大神杨紫宁不负众望,最后时刻做出了漂亮的3D模型,也列出了详细的数据计算过程。
整个过程中没有出大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完备的计划,合理的分工和不服输的精神。在之前组员们讨论了后续的一系列步骤,在脑子里大概知道了这个模型应该怎么做,大概需要哪些部件,考虑到机翼蒙绢的步骤决定先不装起来,一切部件按比例事先计算。把模型分块做好最后一起粘合。这为后续的制作过程便利了许多。最后就是我们的精神,每个人都有着期待,在我们落后时,我在每个人的眼睛中都看到了斗志,这种斗志将我们不成熟的配合加速催化,越做越默契,越做荣誉感越强,越做斗志越高,当我们的模型做完时,我感到了我们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小组。这就是荣誉感,一个小组,一个班级,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的凝聚力,一个组织的灵魂上的蜕变。
当然,由于第一次做模型,手工的剪裁并不那么完美,导致后续的拼接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也导致机翼略微地变形;而下翼肋选择的厚木板导致后续加工中容易折断,也影响了整体的速度。机头的弧度不容易做出来,脱离了原机。这些都是本次项目制作的遗憾之处。
虽然有些许不足,然而我们的虎蛾仍然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它凝聚了七个人的汗水。这次活动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都是未来学习生活中宝贵的财富。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向着航空报国的方向前进。感谢学校和南航,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六天里懂得了团队的力量。南航,让我们相约暑假!